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在线出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 问 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 21卷 3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基础医学
护理学
特邀综述
检验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特邀综述
1
贺彩梅, 廖卓尔, 何祖平
体细胞重编程成为干细胞及功能细胞的研究进展
体细胞可重编程为干细胞或功能细胞,如支持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和生殖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生殖医学有重要的应用。过表达基因激活类似细胞再生的程序,对人类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或其他细胞提供了新方法。体细胞重编程调控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与干细胞命运决定。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体细胞重编程为多种干细胞及功能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转化医学的应用前景。
2024 Vol. 21 (3): 1-6 [
摘要
] (
36
) [
HTML
1KB] [
PDF
2489KB] (
148
)
基础医学
7
马於, 陈雯昕, 吴畏, 许波群
甘氨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甘氨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制的关联。
方法:
检测11名PCOS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组女性血清甘氨酸(glycine,Gly)水平,并与临床资料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Ctrl)组,Gly组,PCOS 组和PCOS+Gly组。观察各组小鼠动情周期变化和卵巢形态,检测脂质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指标,RT qPCR法检测卵巢组织性激素受体及激素合成酶的表达。
结果:
PCOS组患者体内血清甘氨酸水平较Ctrl组女性降低,其血清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 ,FAI)、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显著高于Ctrl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显著低于Ctrl组。在总样本人群中,甘氨酸水平与SHBG呈正相关,与FAI和LH/FSH呈负相关。甘氨酸减轻了PCOS小鼠体重,降低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加快了PCOS小鼠动情周期的恢复,减少了卵巢囊状卵泡和出血性囊肿数量,卵巢组织中CYP17A1、CYP19A1、FSHR和LHR的mRNA水平的 mRNA 水平明显下调。
结论:
总人群血清甘氨酸水平与SHBG呈正相关,与FAI、LH/FSH 比值呈负相关;PCOS患者存在甘氨酸减少现象。甘氨酸可改善PCOS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恢复正常动情周期,保护卵巢正常形态并调控性激素水平,甘氨酸可能通过调控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抑制PCOS 的发生发展。
2024 Vol. 21 (3): 7-15 [
摘要
] (
31
) [
HTML
1KB] [
PDF
3613KB] (
155
)
16
刘焰, 李国妍, 陈超
利多卡因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确定利多卡因在体外对脑胶质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噻唑蓝法、集落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分析脑胶质瘤细胞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研究利多卡因对脑胶质瘤进展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CD13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以评估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以评估细胞转移。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GLI 家族锌指 1(zinc finger protein GLI1,GLI)信号通路的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在体外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诱导分化,并且降低SHH和GLI的蛋白表达。SHH/GLI信号通路激动剂(SAG)处理部分抑制了利多卡因的功能。
结论:
利多卡因通过阻滞SHH/GLI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2024 Vol. 21 (3): 16-21 [
摘要
] (
23
) [
HTML
1KB] [
PDF
6470KB] (
172
)
22
方千, 李雨晴, 李可晴, 段梅雨, 赖思思, 唐子幸, 袁仕善, 石艳
褪黑素抑制过度的线粒体自噬并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
目的:
探究褪黑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卒中+褪黑素组(n=7/组),采用光化学栓塞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造模后连续21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褪黑素(20 mg/kg),行为学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突触可塑性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小鼠相比,卒中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分辨指数显著降低、Y迷宫中新异臂的停留时间显著减少;海马和皮层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促凋亡蛋白(Bax 、cleaved Caspase-3)水平上调、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tophysin)水平下调、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水平上调。褪黑素治疗显著提高了卒中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分辨指数、增加了Y迷宫中新异臂的停留时间;海马和皮层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促凋亡蛋白水平下调、突触相关蛋白水平上调、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下调。
结论:
褪黑素抑制了过度的线粒体自噬并改善了卒中后认知障碍。
2024 Vol. 21 (3): 22-27 [
摘要
] (
34
) [
HTML
1KB] [
PDF
3518KB] (
161
)
临床医学
28
朱柳蓉, 何学华, 袁勇华, 夏晓辉
妊娠糖尿病对新生儿心脏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探索妊娠糖尿病对新生儿心脏的影响及发生新生儿心脏损害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2例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孕母资料和心脏超声资料;根据新生儿母亲是否合并妊娠糖尿病(GDM),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和非妊娠糖尿病组(NGDM组),比较两组间在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发生心脏损害的差异,统计两组发生心脏损害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对GDM组的新生儿是否合并心脏损害,将其分为心脏病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间在性别、胎龄、体重、新生儿出生血糖、母亲年龄、妊娠高危并发症、母亲血糖控制方式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妊娠糖尿病新生儿发生心脏损害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GDM组与NGDM组在性别、胎龄、生产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发生心脏损害和异常体重的新生儿明显多于NG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在性别、母亲年龄、母亲血糖控制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低血糖和妊娠高危并发症的比较上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糖尿病母亲在合并妊娠高危并发症时,是其新生儿合并心脏损害的高危因素(OR=1.796,95% CI:1.045~3.086)。
结论:
妊娠糖尿病新生儿更容易发生心脏损害。在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中,早产儿、巨大儿及低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妊娠高危并发症的新生儿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更大,其中妊娠高危并发症是新生儿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2024 Vol. 21 (3): 28-31 [
摘要
] (
25
) [
HTML
1KB] [
PDF
2580KB] (
142
)
32
彭泽鸿, 朱曦, 文江龙, 朱俐俐, 朱文卓, 刘超, 程恒, 张琪
急进短期高原暴露对中青年男性心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
观察健康中青年男性急进短期高原暴露前后,机体的心肌酶学、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主要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探讨急进短期高原暴露对心脏组织细胞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中青年志愿者男性50名,在进驻高原前1天(海拔100 m)、急进短期高原暴露15天后(海拔3 000 m)的清晨7∶00,空腹、坐位采集心率(HR)、呼吸频率(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高敏肌钙蛋白T(cTnT)、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缺血修饰蛋白(IM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皮质醇(COR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右室内径(RV)、右房内径(RA)、左室舒张内径(LV)、左房内径(LA)、主动脉根部内径(AO)、肺动脉内径(PA)、左室长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急进短期高原暴露前后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与进驻高原前相比,中青年男性急进短期高原暴露15天后生理参数指标:HR明显增快,R增加,SBP升高、SaO2下降、DBP升高、MAP升高;心肌酶学指标:LDH、CK-MB、CK、HBDH、IMA、Mb、cTnT、hs-CRP均显著升高;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TSH、TT4、FT4、FT3、TT3、CORT均显著升高;心功能指标:RV、RA、LV、LA、LVFS、LVEF、SV、LVEDV均降低,AO、PA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急进短期高原暴露可导致急进高原缺氧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心肌细胞膜出现损伤,相关心肌酶外流出心肌细胞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功能代偿能力降低。
2024 Vol. 21 (3): 32-36 [
摘要
] (
25
) [
HTML
1KB] [
PDF
2104KB] (
144
)
37
朱剑, 陈思娄, 艾亮, 王晓丰
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目的:
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疼痛科收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FT组(50例)和PBC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巴罗神经学研究(BNI)疼痛强度量表]、疼痛情况[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血清神经递质[血清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含量、睡眠情况及恢复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术后患者恢复质量量表(QoR-40)],并记录术后3 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3 d及术后3月,两组患者总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及术后3月,两组患者NR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3 d,两组患者SP均低于术前,且PBC组明显低于RFT,两组患者β-EP及5-HT均高于术前,且PBC组明显高于RF。术后3 d,两组患者PSQL评分均低于术前,且PBC组患者明显低于RFT组,两组患者QoR-40评分无明显差异。PBC组患者感觉减退/面部麻木及咬肌无力发生率高于RFT组,角膜不适发生率低于RFT组。
结论:
PBC和RFT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表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PBC调控神经递质的效果更好,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2024 Vol. 21 (3): 37-41 [
摘要
] (
33
) [
HTML
1KB] [
PDF
2040KB] (
159
)
42
欧阳运洁, 刘利民, 陈妮师纯, 殷霞
STMN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及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STMN1的表达水平与放疗局部控制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STMN1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及近期放疗疗效是否相关。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m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检测STMN1在55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及4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TMN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STMN1是否为 Ⅲ — Ⅳ期NSCLC患者放疗抵抗的独立预后因素。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A549及H1299细胞STMN1过表达质粒及干扰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WB)验证STMN1和p-STMN1的表达情况,并经X射线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分析考察STMN1对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影响。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考察STMN1对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NSCLC肿瘤组织中STMN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STMN1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组织病理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STMN1高表达NSCLC患者中位PFS显著低于STMN1低表达患者;STMN1高表达NSCLC患者放疗2个月后局部控制率显著低于STMN1低表达患者。STMN1中N端Ser的扩增是保证其磷酸化的关键。STMN1过表达可抑制X射线诱发的肺癌细胞凋亡;下调STMN1表达可促进X射线诱发的肺癌细胞凋亡。STMN1过表达后A549及H1299细胞株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强;下调STMN1表达,细胞株侵袭及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结论: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STMN1在NSCL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水平,其高表达水平与肿瘤低分化、TNM分期密切相关,同时STMN1高表达NSCLC患者放疗预后差。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上调STMN1表达的NSCLC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提高,经X射线辐射干预后,凋亡减少。因此,STMN1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不良及放疗疗效抵抗的指标。
2024 Vol. 21 (3): 42-50 [
摘要
] (
29
) [
HTML
1KB] [
PDF
7140KB] (
148
)
51
唐会超, 李满, 王冬梅, 周玉, 庞久彦, 杨威, 刘星雨
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雷珠单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血清VEGF和IL-6水平影响
目的:
探究黄斑区格栅样光凝与雷珠单抗联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6(IL-6)水平影响,以期为二者联合治疗DME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DME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治疗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观察组治疗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黄斑体积(TMV)、DME、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清VEGF和IL-6水平,及术后6个月疗效。
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TMV、DME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TMV、DME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VEGF和IL-6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VEGF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雷珠单抗对DME患者治疗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减轻患者黄斑水肿程度,降低血清IL-6和VEGF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2024 Vol. 21 (3): 51-54 [
摘要
] (
27
) [
HTML
1KB] [
PDF
2087KB] (
149
)
55
商常青, 徐宁, 张健, 刘海涛
艾拉莫德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艾拉莫德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安徽铜陵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PSS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联合组(43例),对照组接受艾拉莫德治疗,联合组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唾液流率、泪液分泌、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ULAR Sjögren's syndrome patient reported index,ESSPRI)、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ULAR Sjö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同时,监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唾液流率、泪液分泌、ESSPRI、ESSD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ESR、CRP和IgG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唾液和泪液分泌,降低炎症指标,且安全性良好,为PSS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合疗法。
2024 Vol. 21 (3): 55-58 [
摘要
] (
34
) [
HTML
1KB] [
PDF
2115KB] (
121
)
59
张隆辉, 陈敏, 查正江, 罗斌, 程少文, 施正生
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wide-necked aneurysms,IWA)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21年9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IW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se组(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卡钳值设置为0.01,以1∶1匹配两组),最终两组各获得54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患者。比较两组动脉瘤栓塞效果(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并发症(动脉瘤再出血、血管痉挛、支架内血栓形成)、预后情况[Rankin量表(mRs)]、生活质量(SF-36评分)。
结果:
术后6个月,LVIS组、Enterprise组栓塞效果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组间栓塞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VIS组、Enterprise组预后情况与出院时比较,均优于出院时预后情况,但术后6个月组间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VIS组、Enterprise组SF-36评分与术前SF-36评分比较,均升高,且术前、术后6个月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与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IWA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4 Vol. 21 (3): 59-62 [
摘要
] (
31
) [
HTML
1KB] [
PDF
2026KB] (
138
)
63
郭维, 向丽萍, 宋晓玲
如意金黄散在阳证疮疡中的抗炎作用及对NLRP1/Caspase-1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究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炎症反应及红肿热痛证的改善作用,初步揭示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中NLRP1/caspase-1通路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5例阳证疮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5)及观察组(n=70),对照组接受夫西地酸外敷治疗,观察组接受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1天后红肿范围、疼痛评分、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清NLRP1、Caspase-1、IL-1β、IL-18水平。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1天后两组患者红肿范围缩小,疼痛评分、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IL-1β、IL-18、NLRP1、Caspase-1均显著降低。治疗21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增加,红肿范围、疼痛评分、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IL-1β、血清IL-18、NLRP1、Caspase-1均显著减小。
结论:
如意金黄散有效改善了阳证疮疡患者的红肿热痛症状,显著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NLRP1/Caspase-1通路。本研究提示了如意金黄散基于NLRP1/Capase-1通路治疗阳证疮疡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基础实验提供有力的前期依据。
2024 Vol. 21 (3): 63-68 [
摘要
] (
17
) [
HTML
1KB] [
PDF
2339KB] (
135
)
69
陈妍, 王艳婷, 马雅男, 苏娜, 李晓敏, 李迎杰, 姜昱西
3D-SWE联合BI-RADS-US分级定性诊断乳腺结节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三维剪切波弹性成像(3D-SWE)联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分级定性对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结节女性患者,其病灶良恶性均经病理学结果证实,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超声(US),使用BI-RADS-US分类标准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并行3D-SWE检查,测量良恶性结节不同平面结节最硬处测量弹性最大值(Emax)、周围脂肪组织处比值(Eratio)。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对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120例乳腺结节患者,总共发现120个病灶,其中良性结节为92个,恶性结节为28个;BI-RADS-US分级定性结果显示,良性结节85个,恶性结节35个;恶性结节不同平面的Emax、Eratio均高于良性结节;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I-RADS-US分类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00%、87.00%;3D-SWE中,矢状面Eratio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84),其对应临界值为3.39 kPa,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00%、89.00%;3D-SWE矢状面Eratio联合BI-RADS-US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6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00%、96.00%,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
结论:
3D-SWE联合BI-RADS-US分级定性可提高对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或活检,避免过度治疗。
2024 Vol. 21 (3): 69-72 [
摘要
] (
29
) [
HTML
1KB] [
PDF
3109KB] (
117
)
73
陈志富, 邓霁红, 李利娟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浆S100钙结合蛋白A9及凝血四项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浆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及凝血四项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17例,并展开为期6个月抗结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S100A9及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规范治疗6个月后,依据治疗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转阴组与未转阴组,进一步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S100A9及凝血四项水平,并分析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判断S100A9及凝血四项对继发性肺结核诊断价值。
结果:
治疗前S100A9、PT、APTT及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T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治疗6个月后,痰结核菌检测结果转阴者共196例,设为好转组,余下21例设为未转阴组,两组年龄、S100A9、PT、APTT及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继发性肺结核治疗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高水平S100A9、高水平PT、高水平APTT及高水平FIB,保护因素为高水平TT。S100A9、PT、APTT、TT及FIB的AUC分别为0.838、0.710、0.833、0..841及0.649。
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S100A9及凝血四项水平变化明显,与抗结核治疗转归密切相关,且可作为辅助诊断继发性肺结核的实验室指标。
2024 Vol. 21 (3): 73-77 [
摘要
] (
31
) [
HTML
1KB] [
PDF
2086KB] (
120
)
78
李红英, 杨婧, 杨彬, 邝晶洁, 龙艳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不同病程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及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不同病程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8例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按照病程长短的不同分为长病程组和短病程组,各64例。长病程组为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病程在3年以上者;短病程组为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病程在3年及以下者。两组患者均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心室重构及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状况。
结果:
短病程组(98.44%)较长病程组(78.12%)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短病程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长病程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长病程组;治疗后,短病程组身体、情绪和其他领域评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均低于长病程组。短病程组随访1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为98.44%(63/64)较长病程组89.06%(57/64)更高。
结论:
相比病程3年以上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够显著提高病程3年及以下的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且显著改善患者心室重构、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状况。
2024 Vol. 21 (3): 78-81 [
摘要
] (
29
) [
HTML
1KB] [
PDF
2054KB] (
147
)
82
何佳, 吴年生, 汪东学, 王辉, 张跃东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al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0例。单一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TAPB联合RS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记录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
)],T0和术后12 h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 h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
联合组自主呼吸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单一组;T0―T2时两组患者HR先升高后降低,T1时,联合组低于单一组;MAP先降低后升高,T1时,联合组高于单一组;术后12 h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较T0时升高,但联合组低于单一组;术后4、8、12 h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单一组。
结论:
TAPB联合RSB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
2024 Vol. 21 (3): 82-85 [
摘要
] (
24
) [
HTML
1KB] [
PDF
2299KB] (
131
)
86
侯林, 吴雪, 孙自国
多巴酚丁胺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多巴酚丁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乳酸、心肾功能和组织灌注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DOB组,常规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DO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经倾向性匹配排除混杂因素后,各组获得51例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的患者。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3、7 d的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第7 d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肾灌注[尿量(UV)、血清肌酐(Scr)]及肾脏滤过功能[滤过水排泄分数(FEH
2
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及28 d内死亡率。
结果:
HR、BP、MAP、LAC在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均具有差异,治疗1、3、7 d时DOB组HR、LAC均低于常规组,BP、MAP均高于常规组;治疗7 d后,两组LVEF、CI、GEDVI均上升,且DOB组均高于常规组;治疗7 d后,两组UV均上升,Scr下降,且DOB组UV高于常规组,Scr低于常规组;治疗7 d后,两组FEH
2
O上升,FENa下降,且DOB组FEH
2
O高于常规组,FENa低于常规组;常规组28 d内死亡11例(21.57%),平均生存时间(24.96±6.37)d;DOB组28 d内死亡7例(13.73%),平均生存时间(27.04±3.02)d。两组总生存率的比较,经log-rank χ
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多巴酚丁胺可有效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与肾功能,提高组织灌注量。
2024 Vol. 21 (3): 86-90 [
摘要
] (
29
) [
HTML
1KB] [
PDF
2136KB] (
146
)
91
谭创, 吴传芳, 舒玲, 卢智, 赵红, 饶勤, 段磊
多组分运动训练对老年肺结核衰弱患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组分运动训练对老年肺结核衰弱患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10月长沙市某肺科医院的老年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结核病管理,饮食宣教、运动指导,实验组在常规结核病管理的基础上采用12周多组分运动管理方案。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衰弱状态、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
结果:
干预12周后实验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干预前,高于对照组,衰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低于对照组,血清IL-6、TNF-α、CRP、SOD表达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低于对照组。
结论:
多组分运动训练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减少氧化应激,从而改善老年结核患者衰弱状态。
2024 Vol. 21 (3): 91-95 [
摘要
] (
22
) [
HTML
1KB] [
PDF
2553KB] (
115
)
96
马青川, 穆妮, 吴熙, 颜亮亮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丁苯酞治疗,检测治疗7 d后丁苯酞血药浓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分为有效组(NHISS评分降低≥45%,n=112)和无效组(NHISS评分降低<45%,n=104),采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丁苯酞治疗ACI患者疗效的影响。
结果:
治疗7 d后,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5);治疗7 d后,快代谢型丁苯酞血药浓度高于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有效组CYP2C19*2位点GG基因基因频率和CYP2C19*3位点GG基因基因频率高于无效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OR=2.366,P=0.019)、治疗前NIHSS评分(OR=2.358,P=0.016)、CYP2C19*2(OR=4.423,P<0.001)、CYP2C19*3(OR=2.316,P=0.028)均为影响丁苯酞治疗ACI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有关,携带A等位基因疗效更差。
2024 Vol. 21 (3): 96-99 [
摘要
] (
21
) [
HTML
1KB] [
PDF
2041KB] (
152
)
100
邓嘉颖, 林丽霞, 黄雨欣, 陈思达, 沈俏嫔, 张美娟, 刘步平
针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影响的Meta及TSA分析
目的:
评价针灸与西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PDD)三个版本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中国知网(CNKI)、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PubMed、Cochrane、Embase中针灸对比西药治疗PD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以HAMD 17、21、24版本作为结局指标。采用独立改良Jaded量表进行证据质量评价,Revman5.3进行Meta分析,TSA V 0.9进行试验序贯分析(sequential analysis of the test,TSA)。
结果:
纳入39篇文献(2729例),针灸治疗PDD 的HAMD 17和24版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HAMD-17和HAMD-21的第4周、第8~12周、随访评分均低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灸在提高HAMD-21有效率、降低HAMD-21评分上与西药相比无明显优势;TSA显示HAMD-17有效率结果可信,HAMD-21、24有效率均需进一步验证。
结论:
针灸治疗PDD在改善HAMD-17、HAMD-24评分及提高有效率上优西药,用HAMD-17评价更为可靠。
2024 Vol. 21 (3): 100-109 [
摘要
] (
33
) [
HTML
1KB] [
PDF
6093KB] (
137
)
110
李晓宁, 田敏, 林婷, 荆华, 邢斌瑜, 申存毅, 张惠林, 苏娟
基于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率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时机的研究
目的:
应用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率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肝移植时机。
方法:
选取从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2名AIH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皮质类固醇治疗起始日(D0)和治疗第三天(D3)记录基线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开始使用类固醇后3天内INR的变化和3天内总胆红素的变化,计算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生存和预后因素评分(SURFASA)。通过受试者操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URFASA在预测皮质类固醇治疗应答中的性能。
结果:
52名患者中,38例(73.1%)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有应答,10例(19.2%)接受了肝移植,4例(7.7%)死于感染性并发症。应答者的SURFASA评分[-4.40(-4.82,-3.82)]显著低于非应答者组[-1.83 (-2.37,-1.84)]。INR(D3)[OR=6.85;95%CI:2.23~7.06;P<0.001)]和SURFASA[OR=6.97;95%CI:1.59~30.46;P<0.001)]与皮质类固醇无应答独立相关。在预测治疗应答方面,SURFASA评分(AUC=0.96,95%CI:0.92~1.00)具有优异表现,评分高于-2.6的排除皮质类固醇应答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100%,PPV为100%,NPV为95%。
结论:
SURFASA评分在早期识别AIH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无应答中具有最高的AUC,表明它可能作为快速评估肝移植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2024 Vol. 21 (3): 110-114 [
摘要
] (
25
) [
HTML
1KB] [
PDF
4051KB] (
143
)
115
徐静, 孙广阳, 赵金凤, 张一伟
“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试验组(n=60)采用“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血清P物质(SP)及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95.00%)高于对照组(81.67%);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治疗后,两组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FMA)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上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血清SP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CGRP较治疗前上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结论:
“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可显著提升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上肢运动功能,同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改善血清SP、CGRP水平。
2024 Vol. 21 (3): 115-119 [
摘要
] (
32
) [
HTML
1KB] [
PDF
3040KB] (
153
)
120
杨坤, 刘英超, 刘艳会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与胎盘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在胎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00名30~32周妊娠的单胎患者。其中,50名门诊就诊患者是妊娠期血糖调节正常的对照组。50名住院治疗患者在妊娠中期(妊娠24~28周)出现GDM选做研究组,通过饮食或胰岛素治疗实现血糖控制。PCR分析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途径相关标志物表达,包括激活转录因子4(ATF4)和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空腹血糖、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胎盘生长因子(sFlt-1/PLGF)比值和sFlt-1显著增加,和PLGF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单核细胞中ATF4和CHOP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对于整个队列,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F4和CHOP基因表达随着sFlt-1/PLGF比值的增加而逐渐增加(F=60.79、25.58,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TF4和CHOP基因表达与sFlt-1/PLGF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ATF4预测GDM的AUC为0.801,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76.0%;CHOP预测GDM的AUC为0.738,其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0%。
结论:
GDM对胎盘功能有不良影响。ATF4和CHOP可能是早期检测胎儿胎盘内皮功能障碍的潜在标志物。
2024 Vol. 21 (3): 120-125 [
摘要
] (
21
) [
HTML
1KB] [
PDF
2651KB] (
141
)
126
刘思兰, 黄寒, 钟礼立, 彭力, 林琳, 魏桑子
腺病毒肺炎患儿干扰素-λ1表达水平与腺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
研究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感染后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λ1干扰素(interferon-λ1,IFN-λ1)的表达情况。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因腺病毒肺炎住院的143例患儿为HAdV组,另选取同期35例呼吸道病原结果均阴性者作对照组,采集鼻咽拭子提取核酸,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病毒载量、IFN-λ1 mRNA 表达水平和HAdV测序分型。
结果:
HAdV组、HAdV组中不同年龄段、单纯感染组、混合感染组、重症组、非重症组、HAdV-3组、HAdV-7 组IFN-λ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重症组HAdV载量高于非重症组;HAdV组、重症组、HAdV-7组的IFN-λ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有相关性。
结论:
儿童腺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相关,其IFN-λ1表达水平降低,提示IFN-λ1可能参与了腺病毒感染的疾病进程。
2024 Vol. 21 (3): 126-131 [
摘要
] (
30
) [
HTML
1KB] [
PDF
2334KB] (
141
)
132
王晓琼, 尹小妹, 张贝贝, 房夏玲
半乳糖凝集素-9在儿童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运用价值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9)鉴别儿童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收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年龄为1个月至18岁且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RDS将患者分为脓毒症不合并ARDS组(n=60)和脓毒症合并ARDS组(n=60)。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Gal-9和炎症分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IL-1β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浆Gal-9和炎症分子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Gal-9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RDS的诊断价值。根据Gal-9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
结果:
与脓毒症不合并ARDS组相比,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的Gal-9、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增加。血浆Gal-9水平与TNF-α、IL-6和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391、0.427、0.296,均P<0.05)。当Gal-9值为265 pg/mL时,Gal-9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为0.804(95%CI:0.684~0.883,P<0.001)。血浆Gal-9水平预测脓毒症伴ARD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3和0.600,以及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约登指数(Youden指数)分别为69.1%、81.8%和0.367。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中,Gal-9水平≥265 pg/mL时的28天存活率比Gal-9水平<265 pg/mL时显著降低。
结论:
Gal-9可能作为脓毒症患者ARDS早期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并有助于预测患儿存活率。
2024 Vol. 21 (3): 132-136 [
摘要
] (
23
) [
HTML
1KB] [
PDF
2350KB] (
134
)
137
彭越, 李翠英, 祖月娥, 谭快玲, 刘姣姣, 熊丽芳, 张树生
Waff核心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Waff核心运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形态异常、缓解产后疼痛等多种问题。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我院治疗腹直肌分离的80例患者资料。将治疗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低频电刺激和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Waff核心运动进行腹直肌治疗。每个组进行一个10次的完整治疗过程,在2个月内完成,并比较两组人员在治疗结束后腹围和腹直肌变化,腰腹部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的改善(健康调查简表SF-36-PF评分)。
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腹围并改善腹直肌分离情况,腹围的脐上、脐部和脐下处都显示出显著差异;此外,与电刺激和推拿相比,Waff核心运动表现出更显著的治愈效果,在加强核心力量的同时可有效缓解腰腹部疼痛,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
结论:
Waff核心运动康复可明显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并优于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对腰腹部疼痛的产后女性有额外获益,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2024 Vol. 21 (3): 137-140 [
摘要
] (
30
) [
HTML
1KB] [
PDF
2539KB] (
131
)
检验医学
141
蔡秀怡, 王宏波, 谭志霞, 刘媛淇, 刘佳欣, 曹小妹, 张毕明, 叶湘漓
湖南某医院526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湖南地区临床筛选抗菌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湖南某医院526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之间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率情况。
结果:
526例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细菌6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
-
)432株,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G
+
)177株,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83%、66.02%,对替加环素和粘菌素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为60.27%。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98.17%、92.66%、88.07%、93.58%、93.58%,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四环素、替加环素敏感;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高,分别为96.67%、96.67%、76.67%,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在不同性别组中,大肠埃希菌均占最高比例,且女性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显著增高;在不同年龄组中,随着宿主年龄的增加,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现不同趋势。
结论: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这些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明显差异,且随着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变化;本研究为湖南地区的临床合理用药以及遏制耐药菌的播散、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等提供了依据。
2024 Vol. 21 (3): 141-145 [
摘要
] (
27
) [
HTML
1KB] [
PDF
2105KB] (
153
)
146
李朵, 李民, 郭婧玮, 刘苗, 谭云洪, 黄昊文, 袁仕善
基于Aptamer和AuNCs的可视化生物传感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CFP10
目的:
基于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核酸适体(aptamer)和金纳米簇(AuNCs)建立可视化生物传感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CFP10,为辅助诊断结核病提供新策略。
方法:
采用谷胱甘肽还原法制备AuNCs,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法验证AuNCs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生物素-亲和素-HRP(辣根过氧化酶)系统验证aptamer与CFP10的结合能力;将巯基修饰的CFP10 aptamer与AuNCs稳定偶联形成aptamer-AuNCs;用CFP10多克隆抗体包被的微孔板捕获CFP10,继而捕获aptamer-AuNCs,构建检测CPF10的AuNCs可视化生物传感器,评价其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
结果:
合成的AuNC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偶联核酸适体并不影响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AuNCs可视化传感器在CFP10存在时引起溶液中AuNPs颜色变为蓝色,随着CFP10的浓度增加,肉眼可明显观测到这一变化过程。该传感器检测血清CFP10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效率分别为94.74%、75.86%、83.72%、91.67%和86.56%。
结论:
基于Aptamer和AuNCs的可视化生物传感器可检测CFP10而辅助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024 Vol. 21 (3): 146-151 [
摘要
] (
25
) [
HTML
1KB] [
PDF
2626KB] (
161
)
预防医学
152
江秀, 杨万英, 朱姗姗
成都市郫都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郫都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精神疾病态度,分析影响知晓率及居民态度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深入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抽取15岁及以上居民1520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人群知晓率和问卷总得分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结果:
郫都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0.15%。性别、城乡、学历都是精神卫生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城市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P<0.05),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最高。居民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总得分为(34.94±5.68)分,城乡、婚姻是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城市居民得分高于农村居民,离婚人群得分最高。
结论:
郫都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一般。
2024 Vol. 21 (3): 152-156 [
摘要
] (
14
) [
HTML
1KB] [
PDF
2086KB] (
116
)
护理学
157
彭潇潇, 童钟, 潘爱红
快速康复理念联合基于现象学分析法的健康干预在肝胆胰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基于现象学分析法的健康干预在肝胆胰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肝胆胰疾病手术患者161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以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76例(常规干预)和干预组85例(快速康复理念联合基于现象学分析法的健康干预)。对比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困扰程度和满意率。
结果:
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3 d及8 d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干预组中重度心理困扰程度占比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后干预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联合基于现象学分析法的健康干预在肝胆胰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治疗经济负担,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2024 Vol. 21 (3): 157-160 [
摘要
] (
24
) [
HTML
1KB] [
PDF
2462KB] (
146
)
161
何素素, 陈明鸿, 刘光芝, 刘志英, 宋小花, 陈红涛
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疾病感知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疾病感知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2月在湖南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92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疾病感知量表在术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重复测量。选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根据模型相关指标,喉癌手术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可分为高分增长组(16/92,17.4%)、中等增长组(55/92,59.8%)和低稳增长组(21/92,22.8%)3个潜在类别;相对成长低稳增长组,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更容易进入成长高分增长组(OR=0.88,P=0.006)。疾病感知发展轨迹划分为快速下降组(26/92,28.3%)、平稳下降组(42/92,45.6%)、缓慢下降组(24/92,26.1%)3个潜在类别。
结论:
喉癌患者术前至出院后6个月,创伤后成长和疾病感知均呈现出3种变化轨迹,群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医护人员可通过手术方式识别创伤后成长水平低的人群,预测其创伤后成长动态变化。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疾病感知的发展轨迹类型和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2024 Vol. 21 (3): 161-166 [
摘要
] (
30
) [
HTML
1KB] [
PDF
2744KB] (
120
)
167
郭红燕, 翟羽佳, 王文婷, 朱菊红, 陈忱
基于决策树的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静脉炎风险模型
目的:
探讨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进入医院进行诊治的350例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静脉炎组和无静脉炎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350例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中有62例患儿发生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7.71%(62/3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5 d、每日输液量>250 mL、家属延期维护及生理盐水封管等是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选择了一次穿刺成功、家属延期维护、每日输液量、输入药物类型、留置时间及封管液等6个临床特征作为模型的节点,其中一次穿刺成功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的AUC是0.814(95%CI:0.785~0.843),灵敏度是78.60%,特异度是84.20%,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是0.756(95%CI:0.683~0.829),灵敏度是61.30%,特异度是80.20%,决策树模型的AUC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的AUC。
结论:
未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5 d、每日输液量>250 mL、家属延期维护及生理盐水封管等是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测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可据此对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2024 Vol. 21 (3): 167-172 [
摘要
] (
18
) [
HTML
1KB] [
PDF
3031KB] (
137
)
173
黄雪芹, 龚放华, 邹家静, 杨丹
微视频联合回授法在慢性肾脏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微视频联合回授法宣教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住院并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慢性肾脏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口头加纸质版宣教,试验组将宣教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联合回授法实施为期6周的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最终试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微视频联合回授法可以提高自体动脉内痿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2024 Vol. 21 (3): 173-178 [
摘要
] (
25
) [
HTML
1KB] [
PDF
2141KB] (
148
)
179
戴璇, 李珍, 秦月兰, 熊茂, 陶美伊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决策的真实体验,为针对性制定决策辅助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对1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归纳得出3个主题和8个亚主题:运动决策需求的差异较明显(决策认知差异、决策参与程度不一致、决策行为受情境约束)、运动决策支持不系统(低效的信息支持、缺位的情感支持、医患沟通不充分、时间和经济的压力、同伴效应的导向)运动决策结果不明确。
结论:
医护人员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改善其决策体验,鼓励患者参与运动决策,提高运动依从性。
2024 Vol. 21 (3): 179-183 [
摘要
] (
22
) [
HTML
1KB] [
PDF
2030KB] (
153
)
184
王紫媚, 李月娥, 胡美德
新护士感知工作环境中的无礼行为对职业适应的影响:自我效能与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在新护士感知工作环境中的无礼行为(以下简称“无礼行为感知”)与职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方法:
于2022年9月―11月采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对湖南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16名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新护士无礼行为感知条目均分为(1.64±0.57)分,自我效能条目均分为(2.65±0.60)分,工作投入条目均分为(3.61±0.92)分,职业适应条目均分为(3.87±0.62)分;无礼行为感知对职业适应的间接效应成立,总间接效应为-0.151;自我效能或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2.8%、11.9%;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在无礼行为感知与职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
结论:
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处于中上水平,自我效能与工作投入在无礼行为感知对新护士职业适应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效应成立,护理管理者及新护士本身可降低无礼行为感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进而改善职业适应状况。
2024 Vol. 21 (3): 184-188 [
摘要
] (
28
) [
HTML
1KB] [
PDF
2638KB] (
125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格式范文
·
投稿须知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书-参考模板
更多>>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论文模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格式范文
版权协议
友情链接
·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