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经典荟萃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2024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0-25
全选
|
基础医学
Select
基于IL-18、ZO-1探讨针刺及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
何永嘉, 赖碧玉, 洪梦颖, 陈瑶, 李新伍, 张佩琴, 张水清, 佘畅
2024, 21(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针刺、艾灸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大鼠肠道组织中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从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48只采用乙酸灌肠联合束缚夹尾应激方法制备IBS-D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于“足三里”行针刺干预,每次15 min,每5 min平补平泻捻转行针20 s;艾灸组于“足三里”行悬灸干预,每次施灸15 min;西药组予以匹维溴铵片灌胃,连续干预14 d。于造模及干预结束后对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进行观察,于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血清IL-18水平、结肠组织中ZO-1表达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4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有升高。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降低,艾灸组粪便性状评分低于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匹维溴铵)大鼠结肠组织中ZO-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对照组血清IL-18浓度值均低于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IL-18浓度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结论:
针刺、艾灸均可改善IBS-D模型大鼠腹泻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8水平,提高ZO-1蛋白表达,重塑紧密连接结构,降低其组织细胞间渗透性,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来实现的。
Select
小檗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EK7/NLRP3通路的影响
谭慧琦, 杨丽萍, 谢丽婷, 高菊华
2024, 21(5): 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NIMA-related Kinase,NEK7)/NLR家族Pxrin域蛋白3(nucleotide-blinding and leucinr-rich repeat proteins 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低剂量小檗碱组(25 mg/kg)、中剂量小檗碱组(50 mg/kg)、高剂量小檗碱组(100 mg/kg),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IL-18,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NEK7、NLRP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小檗碱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减少,且中、高剂量小檗碱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MCAO组。HE染色显示小檗碱组脑细胞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MCAO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小檗碱组脑组织NEK7、NLRP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
结论:
小檗碱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CIRI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与NEK7/NLRP3通路有关。
Select
一种双重功能生物膜的制备及其在肌腱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曾飞, 李松建
2024, 21(5): 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肌腱粘连和再发断裂是肌腱损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本文旨在研究出一种能够同时预防肌腱粘连和促进肌腱愈合的生物膜材料,减少肌腱损伤术后的并发症。
方法:
本研究制备一种壳聚糖/丝素蛋白(chitosan/silk fibroin,CS/SF)-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生物膜,该生物膜由壳聚糖/丝素层和海藻酸盐层组装而成。我们检测了该膜的机械性能、亲水性、生物降解性等,并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初步验证了该双层膜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
CS/SF膜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其中CS/SF 8∶2膜断裂伸长率最大(48.65%),CS/SF 7∶3膜拉伸强度最大(21.19 MPa);CS/SF共混膜的接触角在70
o
左右,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体外降解实验显示:降解4周后,CS/SF共混膜的残余质量为82%~85%,SA膜的降解残余量为55%,提示该膜能在4周内保持大体的结构完整性。体外细胞学实验显示:腱细胞能在CS/SF膜上快速增殖,提示其对腱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成纤维细胞在 SA膜上的增殖较慢,提示其能抑制纤维细胞的生长。
结论:
该生物膜具有足够强的机械性能,较好的亲水性,适宜的生物降解性。具有促进肌腱再生和抑制纤维粘连形成的双重功能,在肌腱损伤修复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临床医学
Select
布巾钳尺骨鹰嘴牵引联合不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创伤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
李承飞, 李晓明, 王慧玲, 单伟强
2024, 21(5):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在采用布巾钳尺骨鹰嘴牵引进行骨折块复位的基础上结合克氏针不同布局内固定法的临床应用,并通过影像学指标分析不同方案的实用性。
方法:
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纳入本院创伤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儿童患者83例进行研究,按采用的复位及内固定方法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借助布巾钳进行尺骨鹰嘴牵引复位,并采用不同克氏针[扇形固定组(牵引+克氏针扇形固定,n=39)、交叉固定组(牵引+克氏针交叉固定,n=44)]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愈合情况、屈伸度与提携角丢失情况、超声血流参数、神经功能恢复和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状况。
结果:
扇形固定组术后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交叉固定组;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在屈伸度、提携角丢失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4、8周点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有差异,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比较,RI较低,且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的RI降低趋势有差异;扇形固定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交叉固定组;两组在疼痛、稳定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及关节功能总分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再移位、肘内翻、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儿童创伤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采用布巾钳尺骨鹰嘴牵引联合克氏针扇形与交叉内固定均可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和恢复关节功能,但是扇形固定在促进愈合和血管神经恢复方面可能相对较优。
Select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糖尿病对前列腺癌症的影响
王晋, 邹志, 刘棒, 宁双成, 陈翔宇
2024, 21(5): 2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效应。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以明确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效应,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1型、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综合数据基于欧洲人群数据。1型糖尿病的数据涵盖了3,428名糖尿病患者和3,428名健康对照个体。2型糖尿病的数据涵盖了148,726名糖尿病患者和965,732名健康对照个体。前列腺癌的数据包括30,945名前列腺疾病患者和368,72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本研究采用1、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的暴露,并筛选出与之显著关联且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2SMR)方法来评估1、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效应。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逆方差加权法(IVW)、孟德尔随机化回归法(MR-Egger)、加权中值法(weighted median)、加权众数法(weighted mode)以及简单模式法(simple mode)五种方法,其中IVW为主要分析方法,并使用Cochran'Q检测异质性。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不存在因果效应(IVW:OR=0.99,95%CI:0.99~1.001,P=0.18);2型糖尿病的存在能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IVW:OR=7.88,95%CI:6.95~8.93,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因果联系,2型糖尿病的存在会提高病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而1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
Select
外周血CXCL10-mRNA、QSOX1-mRNA表达水平联合AFP检测对HBV相关早期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李曾, 李海莎, 龙丽媛, 谢雅, 黎增辉, 李金强
2024, 21(5):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mRNA、巯基氧化酶1(quiescin sulfhydryl oxidase 1,QSOX1)-mRNA的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例乙肝相关早期HCC患者(肝细胞癌组)、40例肝硬化组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XCL10-mRNA、QSOX1-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AFP水平;比较3 组血清CXCL10-mRNA、QSOX1-mRNA、AFP水平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CXCL10-mRNA、QSOX1-mRNA、AFP 指标检测在HBV相关HCC早期诊断效能。
结果:
肝细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AFP的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患者CXCL10-mRNA、QSOX1-mRNA、AFP表达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CXCL10-mRNA、QSOX1-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CXCL10-mRNA、QSOX1-mRNA、AFP指标检测诊断早期HBV-HCC的AUC 分别为0.881,0.790、0.814;三个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57,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860和0.971,高于3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
结论:
CXCL10-mRNA、QSOX1-mRNA水平在HBV相关HCC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两者与AFP联合检测能够提升乙肝相关性HCC的早期诊断效率。
Select
miR-133、CRP、TIM-4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及生存结局之间关联性
姜深圳, 吴成昊, 王然, 张彩虹
2024, 21(5):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微小RNA-133(microRNA133,miR-13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4(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4,TIM-4)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及生存结局之间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宁夏宝石花医院收治的200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感染分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Ⅰ~Ⅲ级组(85例)、PSI评分Ⅳ级(81例)、PSI评分Ⅴ级组(34例)],分析各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并根据28 d生存状况将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存活亚组及病亡亚组,比较每组内两个亚组外周血各指标表达,并分析外周血miR-133、CRP、TIM-4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及生存结局的关系。
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均有差别。②存活组与病亡组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有差别,存活组与病亡组相比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水平较低。③存活组与病亡组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别;入院后3 d外周血miR-133水平(OR=1.445,95%CI:1.037-2.014)、CRP水平(OR=1.534,95%CI:1.082-2.174)、TIM-4水平(OR=1.516,95%CI:1.086-2.116)、入院后7 d外周血miR-133水平(OR=1.550,95%CI:1.125-2.136)、CRP水平(OR=1.649,95%CI:1.213-2.241)和TIM-4水平(OR=1.609,95%CI:1.175-2.202)均为肺部感染患者病亡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当日外周血miR-133水平(r
s
=0.645,P<0.001)、CRP(r
s
=0.726,P<0.001)、TIM-4(r
s
=0.671,P<0.001)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均呈正相关。入院后3 d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41,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87.86%;入院后7 d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5.38%。
结论:
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水平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呈正相关,三者联合预测肺部感染患者生存状况有较高效能,高水平miR-133、CRP、TIM-4的肺部感染患者病亡风险较高,监测miR-133、CRP、TIM-4可为临床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Select
温和灸联合握球训练对PICC置管结肠癌患者舒适度、凝血功能和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张秘, 张大华, 张杰, 何清, 梅雨薇
2024, 21(5):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温和灸联合握球训练对PICC置管结肠癌患者舒适度、凝血功能和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进行PICC置管的结肠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A组(单一握球训练,n=40例)和B组(在A组的基础上行温和灸,n=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舒适度[线性标尺视觉模拟法(VA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BV)、低切全血黏度(L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积压(HCT)]和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VAS、SF-36评分及PLT、PT、FIB、D-D、HBV、LBV、PV、H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的VAS、SF-36评分及PT、HBV、LBV、PV、HCT水平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PLT、FIB、D-D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A组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0%,高于B组的2.50%。
结论:
将温和灸联合握球训练应用于PICC置管结肠癌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性,降低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Select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及SLIPA喉罩麻醉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学琴, 王东宇, 邢源, 莘志钏, 赵晨阳
2024, 21(5):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运用咽气道流线型(streamlined liner of pharynx airway,SLIPA)喉罩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麻醉镇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116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8例。常规组接受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复合七氟烷吸入SLIPA喉罩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模拟视觉评分量表(VAS)]、镇静程度[警觉/镇静清醒指数(OAAS)]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联合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H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MA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BIS水平无显著差异;联合组术后12 h、24 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术后12 h、24 h的OAA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运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运用SLIPA喉罩麻醉能有效稳定手术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躁动,增强镇痛效果。
Select
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在急性脑梗死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慕楠, 张瑶, 郝婉婷, 党双双, 郭建英
2024, 21(5):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在本院行血管介入术的A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况[SAS量表及SDS量表]、血压控制情况[收缩压、舒张压]、神经功能[NHISS量表]、认知功能[MoCA量表]、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d,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出血、皮下血肿、脑栓塞、深静脉血栓、高灌溉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可有效改善ACI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和血压波动,提高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Select
气道廓清技术对卒中相关肺炎患者疗效以及血清CGRP、MMP-9水平的影响
曹雪萍, 熊程成, 张文彩, 李晓芳
2024, 21(5):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气道廓清技术对卒中相关肺炎患者疗效以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相关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干预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应用气道廓清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血清CGRP、MMP-9水平。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咳痰、呼吸困难评分、CPIS评分、CGRP水平、MMP-9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咳痰、呼吸困难评分、CPIS评分、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咳痰、呼吸困难评分、CPIS评分、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
结论:
气道廓清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卒中相关肺炎患者疗效,并使患者血清CGRP水平显著上升、MMP-9水平显著下降。
Select
铁蛋白和肾损伤分子1在评价狼疮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
朱晓红, 姜江, 郭刚, 邸诗林
2024, 21(5):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铁代谢相关指标在评价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这是一项在本院进行的单中心、横断面、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比较SLE患者和对照组的基线尿铁蛋白水平和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水平,并与临床特征和随后的治疗反应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与活动性非肾炎(active nonphritis,ANR)组患者相比,活动性狼疮性肾炎(active lupus-nephritis,ALN)患者更年轻,女性比例、蛋白尿、肾脏SLEDAI评分(renal SLEDIA,rSLEDAI)、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更高和血红蛋白更低(P<0.05)。ALN组中尿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ALN 8.96 (4.15,22.74)vs ANR 1.51 (1.01,3.14)、非活动期SLE(INA)1.35 (0.70,3.10)、健康对照1.07 (0.55,1.42);H=43.57,P<0.05)]。ALN组中尿KIM-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NR组和健康对照组[ALN 87.96 (45.01,185.90)vs ANR 16.48 (4.91,29.26)、INA 9.62 (3.13,57.55)、健康对照9.78 (3.13,17.62);H=48.65,P<0.05)]。尿铁蛋白、KIM-1蛋白水平均与蛋白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85、0.538,均P<0.05)。与有治疗反应组相比,无治疗反应组的血清肌酐、尿铁蛋白、KIM-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尿铁蛋白、KIM-1蛋白预测ALN治疗反应的AUC值分别为0.815(95%CI:0.675~0.955)、0.856(95%CI:0.731~0.981)。
结论:
尿铁蛋白、KIM-1蛋白可能是预测LN治疗反应的一个有希望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Select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周颜, 张婵, 丁彩凤, 张红, 刘正宇, 李飘飘, 任芳沅
2024, 21(5):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共80例,根据分娩后胎盘病检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35例,包括I级组18例、II级组10例、III级组7例)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45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对照组(n=40例)。测定所有孕妇入院时SAA、白细胞计数、CRP,采用ROC曲线寻找各项指标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绒毛膜羊膜炎组SAA与白细胞计数、CRP呈正相关,组内SAA水平的比较为:III级组>II级组>I级组。绒毛膜羊膜炎组的SAA、白细胞、CRP值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及对照组,非绒毛膜羊膜炎组高于对照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各项指标的截断值为:白细胞计数13.28×10
9
/L,CRP 14.28 mg/L,SAA 13.46 mg/L。三者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706、0.820,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0.830。
结论:
SAA与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优于白细胞计数和CRP,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Select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鼻腔冲洗对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罗雪仪, 蒋迪, 陈顺金, 傅明
2024, 21(5):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联合地塞米松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治疗CRS患者15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行FESS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研究组加用地塞米松鼻腔冲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对sIgE和EOS水平的影响。
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控制率(97.33%)高于对照组(89.33%);两组临床症状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IL-5、IL-6、IL-12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sIgE、EOS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3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鼻窦炎患者实施FESS术后联合地塞米松冲洗鼻腔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炎症反应,降低sIgE、EOS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
Select
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乳腺癌分子亚型诊断研究
邓丽贞, 吴莉
2024, 21(5):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乳腺癌分子亚型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在提高诊断效能上的潜力。
方法:
通过集成常规超声、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三种超声图像的特征,采用不同的超声模态组合分别构建CNN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的形式对CNN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采用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曲线下面积(AUC)指标对模型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并进行亚型预测混淆矩阵分析。
结果:
共收集病例90例。基于三种超声模态的CNN模型在乳腺癌分子亚型分类的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AUC指标上的表现均较满意(分别为0.914,0.923,0.913,和0.942),且显著高于基于单一超声模态以及基于任意两种超声模态组合的CNN模型。混淆矩阵分析显示基于三种超声模态的CNN模型对各个亚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
结论:
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的CNN模型在乳腺癌分子亚型诊断中具有很大潜力,可为乳腺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Select
依折麦布和依洛尤单抗联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信鸿巍, 李景瑞, 丁园园, 王春莹, 孙艳霞, 张百会, 吴晓杰
2024, 21(5):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依洛尤单抗与依折麦布联合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心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130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洛尤单抗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观察治疗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和血清HCY、ox-LDL、hs-CRP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冠心病治疗疗效与降脂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实验组TC、TG、LDL-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低,HDL-C水平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所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提高,相对实验组LVEF比于对照组更高,LVEDd与LVESd更低。治疗后,两组HCY、ox-LDL、hs-CR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依洛尤单抗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伴患者相较于单一的依折麦布治疗疗效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与心功能,并降低血清HCY、ox-LDL、hs-CRP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Select
四子散不同用法对全麻结肠镜检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朱培培, 陈林玲, 景珊, 贾捷, 冯娟
2024, 21(5):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四子散不同用法对全麻结肠镜检查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腹痛腹胀症状及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本院就诊且拟行全麻结肠镜检查术的150例患者,采取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三组:A组(n=50例,予以常规基础干预)、B组(n=50例,予以常规基础干预+四子散热敷脐部干预)和C组(n=50例,予以常规基础干预+四子散热奄包循经取穴干预)。比较三组胃肠道功能、不同时间点的腹胀程度、腰围、腹痛程度、舒适度以及干预效果。
结果:
最终A组、B组、C组均48例完成研究。B组、C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短于A组,而C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比B组更短。B组、C组每分钟肠鸣次数为0~5次/min的病例数占比高于A组,而C组每分钟肠鸣次数为0~5次/min的病例数占比又高于B组。干预后2 h和干预后4 h,B组和C组腹胀程度评分均低于A组,而C组腹胀程度评分又低于B组。三组在干预前、干预后1 h和干预后2 h及干预后4 h的腰围无明显差异。干预后2 h和干预后4 h,B组和C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A组,而C组NRS评分又低于B组。预后1 h、干预后2 h和干预后4 h,B组和C组简易舒适度量表(GCQ)评分均高于A组,而C组GCQ评分又高于B组。B组和C组腹胀干预效果均优于A组,而C组腹胀干预效果又比B组更优。
结论:
四子散热奄包循经取穴干预是促进全麻结肠镜检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腹痛腹胀症状、提高舒适度的有效中医适宜干预技术。
Select
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疾病感知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刘志英, 赵蓉, 杨红秀, 戴进军, 朱娥, 邓培培, 石小毛, 李川
2024, 21(5):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疾病感知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家庭照顾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90例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收集问卷、精神分裂症疾病感知亲属版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分析家庭照顾者疾病感知与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结果:
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疾病感知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疾病感知的周期性时间线(r
s
=-0.423,P<0.05)、后果-亲属(r
s
=-0.306,P<0.05)、后果-患者(r
s
=-0.472,P<0.05)、个人指责-患者(r
s
=-0.443,P<0.05)、疾病一致性(r
s
=-0.359,P<0.05)、情感表征(r
s
=-0.312,P<0.05)、症状识别(r
s
=-0.376,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负向相关性。个人控制-患者(r
s
=0.429,P<0.05)、治疗/控制(r
s
=0.386,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向相关性。客观社会支持与后果-亲属(r
s
=-0.383,P<0.05)呈负向相关性,与治疗/控制呈正向相关性(r
s
=0.46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后果-患者(OR=0.320,95%CI:0.184~0.562)与社会支持呈负向关联性,治疗/控制(OR=2.572,95%CI:1.465~4.516)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结论:
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主要与疾病感知的后果-患者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治疗/控制呈正相关。
Select
不同除烟装置对手术室烟雾净化的效果评价
余可, 周戴, 邓凤良, 胡佳乐, 刘秀兰, 高建新, 柏丽
2024, 21(5):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层流通风系统和中央负压吸引除烟装置对手术室空气的净化效果,为除烟装置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测量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空气中PM2.5浓度和CO
2
质量分数,评价除烟装置的空气净化效果。
结果:
手术进行时PM2.5浓度与CO
2
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手术进行时“层流通风”手术室中的PM2.5浓度、CO
2
质量分数低于普通手术室;在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时,“层流通风+中央负压装置”的除烟效果均优于“层流通风”装置。
结论:
“层流通风系统”能够降低手术烟雾中PM2.5浓度、CO
2
的质量分数,“层流通风系统”和“中央负压吸引装置”的联合使用烟雾净化效果更优。
Select
基于多中心的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早期筛查数据构建患儿预后的预测Nomogam 模型
陶红, 郭江, 郑静, 杨梅, 张水英, 宋玥
2024, 21(5): 10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早期筛查情况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nomogam)模型。
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温江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12月―2024年1月收治的400例重症MPP患儿,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建模组(280例)与验证组(120例)。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建模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儿童重症MPP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构建Nomogam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Nomogam模型的区分度;通过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一致性;使用临床决策曲线(DCA)对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结果:
280例患儿有79例发生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8.21%。两组年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PCT、IL-6、NLR、LDH、CRP和IgM是儿童重症MP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模组和验证组AUC为0.974和0.967,校准曲线斜率与1接近,H-L检验为χ
2
=7.021/6.984,P=0.742/0.698,一致性良好。DCA曲线可知,高风险阈值概率在0.03~0.91时,该模型预测儿童重症MPP预后不良的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结论:
年龄、PCT、IL-6、NLR、LDH、CRP和IgM是儿童重症MPP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可早期筛查儿童重症MPP预后不良发生的风险。
Select
联动成像模式对结直肠小型无蒂锯齿状病变的诊断价值
金雷, 李纯双, 陈丽萍, 陈传荣
2024, 21(5):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对比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在结直肠微小锯齿状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本项目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4年1月―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64例患者,随机分为LCI组和NBI组。比较两组在结直肠微小息肉数量的检出率、肠道各部位息肉检出率,息肉不同山田分型检出率并进行相应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结果:
LCI组微小息肉的总检出率高于NBI组,右半结肠微小息肉检出率LCI组高于NBI组;尤其在山田Ⅰ型病变的检出率上,LCI组显著高于NBI组。病理学结果方面,LCI组检出的炎性息肉和无蒂锯齿状病变数量均高于NBI组。
结论:
LCI技术在提高结直肠微小息肉,尤其是右半结肠微小息肉和无蒂锯齿状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Select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围术期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姚毅真, 唐俊, 郑钰琪, 王芳, 李妍妍
2024, 21(5):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围术期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收集本院2023年8月—2024年5月间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区域阻滞(L组),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变化,应用Logistic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谵妄的单(P<0.05)因素及多因素。
结果:
G组患者术后谵妄共31例,发生率为23.85%,高于L组(17例,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血清IL-6、TNF-α及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两组术后3d 血清IL-6、TNF-α及S100-β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谵妄患者术前MMSE评分低于无谵妄患者,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IL-6、TNF-α及S100-β水平和高龄占比均高于或长于术后无谵妄患者;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ASA分级、术前MMSE评分、手术时间、术后IL-6、TNF-α、S100-β、麻醉方式、高龄与术后谵妄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麻醉方式(全麻)、术前MMSE评分、术后IL-6、TNF-α及S100-β、高龄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麻醉方式、术前MMSE评分、术后血清IL-6、TNF-α及S100-β、高龄等有关,通过监测上述因素,可为术后谵妄的防治提供参考。
Select
UBE、TESSYS治疗伴中心型肥胖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罗潇, 雷超, 何依靓, 段先毓, 范斌
2024, 21(5): 116-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channel endoscopic technique,UBE)、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ESSYS)治疗伴中心型肥胖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1∶1原则,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开展回顾性研究,将我院2021年9月―2023年6月行UBE手术的51例伴中心型肥胖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UBE组,将同期行TESSYS手术的51例伴中心型肥胖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TESSYS组。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活性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腰疼和腿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chizas标准分级、疗效良率及并发症等。
结果:
UBE组手术时间短于TESSYS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低于TESSYS组,术后下地和出院时间早于TESSYS组;UBE组术后1 d和3 d的活性氧、IL-1β、IL-8低于TESSYS组,GSH-Px高于TESSYS组;UBE组术后3 d和1个月腰疼和腿疼VAS评分、术后1个月ODI低于TESSYS组;UBE组术后1个月Schizas标准分级与TESSY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BE组优良率(98.04%)高于TESSYS组(82.3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TESSYS相比,UBE手术处理伴中心型肥胖的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实施、减少创伤应激、促进术后早期恢复、症状改善和功能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Select
Caprini模型预测高龄产妇发生产褥期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
陈捷, 黄浩
2024, 21(5):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Caprini模型在预测高龄产妇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中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生产且产后确诊为VTE的35例高龄产妇作为观察组,产后没有出现VTE的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然后采用Caprini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风险条目评分,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Caprini评分差异,并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该模型下各项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情况,从而分析模型中产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分层与VTE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患者Caprini平均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卧床时间、肺功能异常情况、VTE家族史、流产史(包括不明原因或习惯性)、炎症性肠病史、腹腔镜手术6个因素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大于40岁、留置中心静脉通路、小手术、大型开放手术、腿肿胀、静脉曲张、VTE疾病史7个因素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BMI、严重肺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妊娠或产后1个月等5个因素不具备可比性价值。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留置中心静脉通路、腿肿胀、静脉曲张是高龄产妇发生VTE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Caprini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对高龄产妇围产期进行VTE风险分层,当患者有留置中心静脉通路、腿肿胀、静脉曲张情况,预示高龄产妇围产期发生VTE风险显著增加,研究为高龄产妇围产期VT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线索。
Select
人循环T免疫指数及血小板参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王静, 杨肖飞
2024, 21(5): 128-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来自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CD4
+
CD28
null
T细胞、血小板结合补体裂解产物(platelet bound complement split product,PC4d)水平变化,并评估它们作为疾病活动和治疗效果判断的生物标志物的意义。
方法:
这是一项在本院进行的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15~70岁的90例SLE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计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以评估整体疾病活动;SLEDAI评分> 4分的患者视为活动期SLE,其余患者被归类为非活动期SLE。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
+
CD28
null
T细胞、PC4d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性SLE组患者更年轻,CD4
+
CD28
null
T、PC4d水平更高。活动性SLE组和非活动性SLE组患者的WHO分级、SLEDAI、CD4
+
CD28
null
T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
+
CD28
null
T、PC4d水平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性(r=0.214, P<0.05; r=0.410, P<0.05)。不同WHO分级的CD4
+
CD28
null
T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WHO 5级的CD4
+
CD28
null
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分级。与有治疗反应组相比,无治疗反应组的CD4
+
CD28
null
T、PC4d水平显著增加。ROC曲线显示CD4
+
CD28
null
T、PC4d预测活动期SLE治疗反应的AUC值分别为0.759(95%CI:0.604~0.914)、0.923(95%CI:0.832~1.000)。
结论:
CD4
+
CD28
null
T细胞群扩增和PC4d水平升高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并且二者可作为预测活动性SLE患者治疗反应的潜在候选生物标志物。
Select
针刺联合循经点穴按摩和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黎晶晶, 邓丽明, 向娟, 姜凌辉, 方俊, 张泓
2024, 21(5): 134-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循经点穴按摩、低度聚焦超声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母乳喂养门诊治疗的15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仅进行头孢克肟常规消炎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联合循经点穴按摩和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连续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腺体恢复情况、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F-36评分和治疗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并根据症状、体征及炎症反应指标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①治疗后二组乳腺腺体组织结构基本恢复,边界清晰,边缘饱满、间质回声均匀,观察组情况更佳;治疗后超声低回声不规则区域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二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③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④观察组总有效率96.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
结论:
针刺联合循经点穴按摩、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预防医学
Select
成人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徐政, 张玉静, 李宇航, 刘苏来, 吕媛
2024, 21(5):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探讨成年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2023年间收治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血液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9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病情好转,61例患者病情未好转。患者年龄19~79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好转组的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肾小球滤过率高于病情未好转组,病情好转组的肌酐、尿酸、胱抑素C、钾、磷、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低于病情未好转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OR=2.92,95%CI:1.13~7.54)、总胆汁酸(OR=0.23,95%CI:0.05~0.95)、国际标准化比值(OR=8.73,95%CI:2.25~33.86)是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异常升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总胆汁酸的升高可能会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
结论:
肌酐、总胆汁酸、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Select
中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识别模型:一项基于CHARLS数据库的研究
曾毅群, 李伟, 陈睿鹏, 梁成照, 梁艳芳, 刘崇梅
2024, 21(5): 143-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发病率逐年升高,正威胁着全球人类健康,本研究旨在构建简易高效的代谢综合征识别模型。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的人体测量学资料(2011年),最终纳入7552例受试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割为模型训练集与模型验证集,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MetS识别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列线图的筛查性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计算模型的净效益。
结果:
我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MetS的患病率经年龄标化后为42.22%。模型显示,女性、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收缩压、快脉搏、宽腰围、高BMI为MetS的危险因素。本模型C指数为0.864。列线图最佳阈值概率为0.407。训练集ROC曲线的AUC为0.864(0.854~0.874),验证集ROC曲线的AUC为0.857(0.842~0.873)。当将阈值概率设置为0.407时,该模型的灵敏度为80%(95%CI:78.35%~81.67%),特异度为78%(95%CI:76.57%~79.5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采用本模型进行MetS筛查时可使33人/每百人免除不必要的MetS确诊试验。
结论:
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本研究构建的识别模型有助于中国45岁以上人群MetS患者的早期筛查。
护理学
Select
剖宫产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体位管理方案的构建
谭美, 阳秀春
2024, 21(5): 151-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剖宫产术后患者加速康复(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ERAS)体位管理方案。
方法:
研究小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科学的文献筛选、文献评价及汇总,拟定剖宫产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体位管理方案,通过专家会议对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修正定稿。
结果:
剖宫产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体位管理方案共包括7个体位管理目标、7个体位管理时机和36条体位管理内容。专家会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为0.94,Kendall协调系数为0.24(χ
2
=26.10,P<0.05)。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剖宫产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体位管理方案咨询结果可靠,专家权威系数较高,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可为临床护士在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推进ERAS在产科的应用。
Select
ICU护士主动性人格与工余塑造在精神气候与创新行为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张振伟, 秦寒枝, 陈叶俊
2024, 21(5): 158-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主动性人格、工余塑造在精神气候对ICU护士创新行为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月抽取安徽省15家医院428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精神气候量表、主动性人格量表、工余塑造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链式中介模型。
结果:
ICU护士精神气候总分(69.50±19.75)分,主动型人格总分为(53.80±7.24)分,工余塑造总分为(32.51±5.89)分,创新行为总分(35.85±6.93)分。精神气候对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成立,总的间接效应为0.248;主动性人格的特定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37.50%;工余塑造的特定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36.69%;主动性人格和工余塑造在精神气候与创新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占总间接效应的25.81%。
结论:
ICU护士创新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ICU护士主动性人格与工余塑造在精神气候与创新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建议护理管理者改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氛围,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并创造增加工余活动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升护士创新行为水平。
Select
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曾庆玲, 李芳, 万欢, 江思, 肖珊, 陈建军
2024, 21(5): 165-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
目的:
抽样法,选取15名一周内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无关供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访谈结果归纳为六个主题:知识缺乏、负性情绪体验(包括五个亚主题,分别是负罪感、失落感、恐惧感、痛苦与焦虑)、家庭经济支持、家庭成员态度、社会组织支持及政策支持。
结论:
捐献过程中,无关供者常承受身体、生活、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完善其健康宣教、增强捐献意识;引导正向情绪、做好症状管理;鼓励家属参与、提高家庭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的捐献氛围,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的发展。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2004年创刊(双月刊)
主管:
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
湖南师范大学
ISSN
1673-016X
ISSN
43-1449/R
新闻公告
更多>>
作者服务中心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