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嘉, 赖碧玉, 洪梦颖, 陈瑶, 李新伍, 张佩琴, 张水清, 佘畅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21(5): 1-5.
目的: 探讨针刺、艾灸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大鼠肠道组织中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48只采用乙酸灌肠联合束缚夹尾应激方法制备IBS-D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于“足三里”行针刺干预,每次15 min,每5 min平补平泻捻转行针20 s;艾灸组于“足三里”行悬灸干预,每次施灸15 min;西药组予以匹维溴铵片灌胃,连续干预14 d。于造模及干预结束后对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进行观察,于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血清IL-18水平、结肠组织中ZO-1表达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4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有升高。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降低,艾灸组粪便性状评分低于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匹维溴铵)大鼠结肠组织中ZO-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对照组血清IL-18浓度值均低于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IL-18浓度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针刺、艾灸均可改善IBS-D模型大鼠腹泻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8水平,提高ZO-1蛋白表达,重塑紧密连接结构,降低其组织细胞间渗透性,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