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廖海球, 王正安, 李燕, 等.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13(4): 13-15, 16.
[2] 曹希亮, 高江平. 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2): 59-63.
[3] 李建军.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 19(20): 3718-3720.
[4] 张耀辉, 郭艳. 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3, 53(32): 94-96.
[5] 胡梦博, 姜昊文, 丁强.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新进展[J]. 上海医药, 2013, 34(20): 12-15.
[6] 李鹏, 黄英, 李艳, 等.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7): 2973-2977.
[7] 周婷婷, 王建良, 沈纪芳, 等. MR扩散加权成像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33(7): 1035-1039.
[8] 张莹, 苗华栋, 陈丽娟, 等.3.0T MR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诊断前列腺癌的比较[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8): 602-605.
[9] 闵智乾, 李静, 汤敏, 等.3.0T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12): 1605-1606.
[10] 伍彩云, 蔡崇岳, 郭天畅, 等. 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 ADC 与 PSA 的相关性[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9): 1829-1830.
[11] 李鹏, 杨文君, 陈志强, 等.3.0 T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和增生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32(10): 1458-1461.
[12] 宋志强, 杜向东, 马静, 等. ADC 值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 31(10): 1653-1656.
[13] 张刚, 林骅.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10): 99-101.
[14] 阳青松, 王振, 陈玉坤, 等.3-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最优b值探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6(4): 402-406.
[15] 沈钧康, 卢艳丽, 杨毅, 等. MR扩散加权成像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 48(2): 114-118.
[16] 张诚, 钱银锋, 余永强, 等.3.0T MR上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 2012, 33(4): 475-477.
[17] 章绪辉, 全显跃, 路世龙, 等. DWI和ADC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8): 66-68.
[18] 刘康, 张耀É, 刘永. MR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在前列腺肿瘤中的应用比较[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5): 88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