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炳奇, 张顺, 张斌,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3): 315-319.
[2] 陈正民, 黄强, 刘臣海,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5, 44(29): 4156-4158.
[3] 潘超, 席鹏程, 侍作亮, 等. Blumgart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防治中的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2): 333-336.
[4] 华小斌, 付强, 佘明杰, 等. 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16, 37(4): 405-409.
[5] 洪德飞.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183-185.
[6] Bassi C, Dervenis C, Butturini G, et al.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n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ISGPF) definition [J]. Surgery, 2005, 138(1): 8-13.
[7]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012, 上海)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6): 301-303.
[8] 万崇华, 孟琼, 汤学良, 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中文版评介[J]. 实用肿瘤杂志, 2006, 21(1): 77-80.
[9] 殷晓煜, 蔡建鹏, 陈伟, 等.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2): 129-134.
[10] 黄佳飞, 张倜, 周洪渊, 等. 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 2015, 42(8): 441-445.
[11] 欧阳柳, 金钢. 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J]. 肝胆外科杂志, 2015, 23(2): 85-86.
[12] 何勇, 张辉, 王正峰, 等. 两种减压管放置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 25(3): 407-412.
[13] 陈一帆, 刘巍, 花荣, 等. 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26(3): 181-184.
[14] 毛由军, 陈钟, 贾玉清,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和胰管引流方式对胰瘘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7): 111-113.
[15] 陶杰, 耿智敏, 王林, 等.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J]. 西部医学, 2015, 27(7): 1011-1012, 1015.
[16] 吴琼, 卢秀兰, 祝益民, 等. 重症患儿粪弹性蛋白酶-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5): 536-540.
[17] 刘续宝, 熊俊杰. 从远期生活质量再议胰肠吻合与胰胃吻合合理选择[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 36(8): 839-843.
[18] 苏松, 徐茂锦, 李兆申, 等. 胰源性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J].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 16(3): 214-216.
[19] Cherif R, Gaujoux S, Cros J, et al. Parenchyma-sparing pancreatectomies for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e Oncology, 2015, 2(3): 150901081543001.
[20] 宋璐璐, 杨文英. 胰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3, 5(4): 238-241.